首页

搜索

第12章 人手和对话 (第1/4页)

除了上述物质和装备上的准备,李思华也启动了另一件大事,那就是解决人手的来源——她的答案是临海的山东。广东现在风声鹤唳,她自然不会在广东招兵买马。

她知道,1927年至1929年,天灾与人祸交织,在山东酿成了一场灾民达千万人的大灾荒,而同期邻省河南,从1927年到1937年一直都是大灾之年,历史上1928年统计说当时有400多万流民,而1929年就几乎增加到800万人。中原之地这一场大灾荒中,两省的人民是最遭殃的。在这两省,真的是饿殍遍野,民不聊生,只要给一口吃的,招多少人都没有问题。前段时间,她也派了一名管事先去山东,以了解情况和准备。

管事从济南已经拍了电报回来,报告说不要说靠河南那面,就是济南的近郊,都有大量流民。

她计划在济南近郊、聊城和泰安附近,从流民中选择16~23岁的“青壮”,当然实际上都快饿死了,哪来的青壮可言,另外可以招一些8~16岁的孤儿,男女不限,他们可以接受较长时间的补充教育,这是在为长远做准备。

她有点郁闷,知道说是只招3500~3600人,可是最后包括这些人的家人孩子,估计六七千人,都不一定打得住,想想耗费,就头皮发麻。能力有限,那些老弱就只能放弃了。其实说是老弱,这年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不过是35岁,在后世,那都是壮年。

为了完成人手方面的计划,需要组织一个团队到山东执行,李家要派出几个管事帮忙,暗中要派遣一到两只战斗小组,解决可能的麻烦。为了让招来的流民能够活下来,还需要买粮食送到山东,并能进行有效分配。为了不惊动军阀们,还需要化整为零地以蚂蚁搬家方式运输流民。在青岛附近还要找地方设置“流民大营”。

她计划在这几个地方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招满计划的全部人手,然后在一个月之内通过火车、马车等一切可能的交通工具将流民从济南送到青岛“大营”集中,同时买粮供给流民,两艘大船南下的时候停靠青岛,将流民们一次性运到广东,名义上是到香港,其实到时候稍稍拐一下,将流民们全部卸下到淇澳岛上,时间总计需要两个月左右,所以淇澳岛这两个月还要修建简易的码头。家属和孩子可以新建“渔村”,而士兵们全部进山训练,粮食和物资则在香港解决,需要建立香港到淇澳岛的运输航线。

想到这,她心里决定,一定要把淇澳岛全部拿下,这个岛务必全部控制,才能够保密。这2个月加上初步训练的3个半月,再加上前期准备,预计6个月内完成她的第二步计划。

初步计划完成,她看着本子上按照现代项目管理方法,所做的密密麻麻的工作分解,无比头痛。她想着,一定要说服这300多同志中的一部分留下,否则现在部队里面的那些小伙子,打仗行,做这些复杂的工作肯定做不好,她和曹子卿那几个人,是不可能完成如此复杂繁多的工作的,三头六臂都不行。而救出的这些同志相对而言,社会经验丰富,多数都参与过工运和社会活动,都和三教九流打过交道,他们才适合做这些工作。

4月19日的上午,特意好好睡了一整个晚上,以保持清醒头脑的李思华,吃过早饭,就让吴盛去通知刘尔崧他们几个人,到鱼庄上的一栋独立屋舍开会,这一比较隐蔽的屋舍,现在被当成会议室用。她知道,那天刘尔崧介绍给她的那几个同志,和刘尔崧一起,构成了这300多同志们临时的领导层,如果不能部分说服他们的话,很难取信于其它同志。

说是会议室,其实就是放了几张茶桌,每张茶桌四边放了几条木制长凳,比较像个旧时代的茶室。茶桌上放了茶叶和杯子,茶室有个半隔间,一位战士负责在里面烧热水。茶桌上还放了几包烟,是李思华特意让后勤拿来的,她不知道这些同志中有没有吸烟的。

李思华让吴盛在茶室外警戒,她带着参谋唐干林走进会议室,带唐干林是让他记录整个谈话。

刘尔崧、阮啸仙、周其鉴、张善铭、熊豪、李深、邓佩、何耀这8位同志都在,看过去他们的表情都比较严肃。

李思华笑了笑,也没有寒暄,向大家说:“我先给大家讲述一下这只队伍建设、发展和行动的全过程吧。”她没有说成是“向组织汇报”,这个时候,她先要保持独立性。

刘尔崧和熊豪明显皱了一下眉头,刘尔崧心里其实叹了一口气。他说道:“那你先说吧。”他其实体会到李思华的言下之意,知道这个女人又开始强硬了。

李思华平静地叙述了自己的经历,丈夫入读皇浦军校后,自己也开始对军事乃至政治极其感兴趣,2年多的时间利用李家的人脉搜集一切资料,学习军事和政治,开始接触和信仰**,并成为党员。其后丈夫牺牲、父亲去世,自己如何下定决心,散尽家财创立军队,这只军队创立的筹备、训练、成军、剿匪,这只军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转化为革命军队,自己如何在得到国民党412上海大屠杀的信息后,立即组织广州行动,广州行动是如何执行的,甚至包括打劫汇丰和渣打银行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