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第一百二十七章 地震灾害 (第1/2页)

季节更迭,时光荏苒。

普沙村的茶叶种植基地上,村民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

今年夏去极晚,秋来极迟。

在希望小学,一群群稚嫩的身影穿梭于教室与操场之间,他们是刚刚升入五年级的学生,眼里闪烁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憧憬。

不久前竣工的柏油路,如同一条银丝带,蜿蜒穿过田野与村庄,将普沙村与繁华的镇区紧紧相连。

这条路不仅便利了村民们的出行,也为希望小学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可能。

不时有爱心企业沿着这条道路,载着满满当当的物资来到学校,书籍、教学设备等资源丰富了学校的硬件设施,也温暖着每一位学子的心房。

又是一个周日,谭溪宁要去村头取东西,看到李有发和带来技术的工作人员专注地和村民们激烈地聊着天。

她从茶田边上骑着小电驴路过,热情地同他们打招呼:“李叔!高老师!又来看茶叶了?”

听见喊声的李有发抬起头来:“谭老师啊!又要去村头取物资啊?”

“嗯啊。去年我们村里的孩子的生活现状被发在了博客上,这不是马上就入秋了吗,镇上有一个做灯泡的厂子给希望小学捐了些帽子。”谭溪宁挥挥手,“我先走啦!”

普沙村是一个隐匿于山水之间的‘世外桃源’,它背靠绵延起伏的山脉。

在这片未受世俗侵扰的净土上,隐藏着一处传说中的仙境——一块幽深茂密的树林子,那里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美景。

据一些驴友口耳相传,林深处藏着一条瀑布,它的美,足以媲美世间任何画册中的景象;更有数不尽的奇异草药散落其间,它们静静地生长,等待着有缘人的发现。

这一切的一切展示着原始森林山林独有的魅力,让这里成为了徒步爱好者口中“遗失的秘境”。

当初谭溪宁也是因为去找驴友推荐的那个地方,阴差阳错地就来到了普沙村,后来谭溪宁去希望小学当老师后,偶尔还能路过走错路的驴友。

去年冬天,一群远道而来的朋友就误打误撞进入了普沙村。

他们是来自邻省的自驾旅游团,本是为了追寻自然之美而来,却不经意间成为了村庄与外界联系的使者。

这群旅人在村中逗留的日子里,用镜头记录下了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以及老师们辛勤付出的瞬间。

谭溪宁桌子上摆着一张和孩子们的合照,就是那些人给拍的。

起初,这些影像仅存于她的手机相册里,有一次谭溪宁前往镇上处理事务时,花费了八元钱将其打印了出来,使之成为可以触摸的记忆。

这张照片如今静静地躺在她的办公桌上,每当目光触及,都能感受到一股温暖的力量。

本以为故事到这里就结束,未曾想到的是,那几位旅人并非普通的游客,他们拥有自己的博客平台,致力于分享旅途中的所见所闻,积累了数十万忠实粉丝的关注。

回归日常生活的轨迹后,他们将普沙村的故事上传网络,文字与图片交织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画面。

孩子们淳朴的模样,以及当地艰苦朴素的生活条件,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场突如其来的关注,无疑为普沙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更多的人开始了解到这里的美丽风光与人文风情,也意识到了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的存在。

于是,爱心与援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改善了孩子们的学习环境,也为村庄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还有几次是爱心人士亲自带着物资来看孩子们,捐赠的东西王乔明一一用本子记起来。

王乔明每一次都激动得说不出话,嘴里念叨着:“如果有机会,一定会回报这些曾经给过普沙村孩子们温暖的好心人好心企业一些回报。”

话是这么说的,但实际上王乔明说出来这些话的时候,谁也没有当真,毕竟一个快要揭不开锅的希望小学,要怎么回报给别人呢?

有心而无余力,不过是说说罢了。

有大量的关注以后,普沙村希望小学在大家的帮助下一点点地变好,孩子们有了新的校服,也有了新的球鞋,还有了书包文具。

谭溪宁不时也会去茶田里看看,从一开始的七八个人参加的茶叶种植项目,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又回来了十多个村民。

其实谭溪宁知道李有发自己心里也没底气,今年的气候过于反常,先是过分的几个月干旱,在大家望着田里的茶叶焦头烂额的时候,老天给了一场很及时的大雨。

谭溪宁还记得下雨的那天,她带着孩子们在草场上体育课,忽然天空乌云密布,等他们刚跑回教室,倾盆的大雨就像是天漏了一个洞。

哗啦啦的大雨,谭溪宁却隐隐听见了欢呼,她打着一把伞往学校后面走去,走到高处才看到是茶田里的村民们。

他们站在田里高兴地淋着雨:“好好好!老天开眼了!”

“老天开眼了!一定是个丰收年!及时雨!及时雨!”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