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第31章 建立海南革命根据地 (第1/3页)

李思华将建立情报组织放在了极重要的地位。她其实有所担心,担心的自然是广东敌军的反应速度,在李思华部这个历史变量加入之后,还会等到明年3月才大举“讨伐”吗?会不会提前了呢?尤其是考虑到攻陷文昌,对于国民党的影响。毕竟,文昌是国母的家乡,当然也是蒋夫人的家乡,对于广东敌军的政治压力还是有的。

所以她准备做两手准备。

第一是全面强化广东的情报组织,现在组织有了比较充分的人力,这个工作就可以规模性地展开,党组织将在国民党重兵屯驻的广东各个城市,设置情报点,监控这些军队的动向;设置地下交通通讯网络,及时传递情报;在与海南通航的主要近距离的几个港口,尤其是徐闻、雷州、湛江的港口,设立长期观察哨,密切观察粤军出海的动向。其它还包括对广东空军的监视等,她知道历史上广东空军在粤军“讨伐”海南时,曾经出动轰炸。

情报组织的建设,是提前实践我党革命胜利的成功经验,发动群众,结合情报网络,让我们的眼睛无处不在,让敌人的行动无所遁形。这是人民战争的信息战模式。

第二是加快炮兵营的训练。她决心在2个月之内,要完成炮兵营的初步训练。如果粤军在政治压力下提前出动,那么她对抗的杀手锏就是重炮。留下海口区域,就是诱使粤军会首先登陆海口,这样其行军路线大概率可以被预测,到时候集中重炮火力,让这些粤军见识一下民国前所未有的火力!这样的话,虽然她成型的部队,到时可能只有2个营多不到3000人(她考虑有1个营必然要应对地方其它方向。),但即使敌军超过1个师,是一万多人而非历史上的四千多人,她也有把握一击而破。

当然,如果敌军真的还是3月来,那当然最好,届时她手里有一师加一团的雄厚兵力,敌人动员半个广东才可能对付她,应对粤军这第一次兵力不会太重的所谓“讨伐”,自然是一盘小菜。

11月11日,“海南专区民主临时政府”宣布成立,冯百驹、姚斌领导成立了政府组织。现在这个“政府”,其实还只有不到三十个人,大部分的“政府机构”都还是个空壳。不过大家热情高涨,李力胜同志说得好,我们先种梧桐树,然而再逐步选择凤凰入住。每个人都身兼数职,推动着革命工作,先在文昌城区及附近展开。

李思华向来不屑于所谓的统一战线,她一直认为那是在面临共同的巨大压力面前,才有一定效果。在多数时候,你如果讲究统一战线,那么一定是己方获得的短期便利,要用长期的十倍甚至几十倍代价来承担。所以她设计的政策,除非没有别的办法,否则根本不考虑缓和的手段。

对文昌城区的社会阶层统计立即展开,文昌城区其实只有三万多人,大多还是临时性的,所以统计并不难。冯百驹等已经将文昌城区的地下党员,逐一召回组织,还组织了一些进步青年,对文昌城区的每一个街区,逐家逐户迅速调查统计。李思华对于这类城区总的思路是,按照士农工商,分类实施临时政策:

一、对于“士”,其实就是与国民党关系密切的当地官僚吏员,一些后世“事业编”的相关人员。这类人中的权力者,全部逮捕改造,声誉差的,法办甚至枪毙;声誉较好的,教育后免职归家。对于纯粹事务性的吏员,坚决法办和枪毙一批有劣迹的,其余的根据重要性,暂时替代不了的,监视使用;可以替代的,替代以我们自己的党员,或者选拔优秀的进步青年。

二、对于“农”,包括地主和农民,地主自然是打击的主要对象,有劣迹的没收田产,惩罚过去的罪恶。所谓声誉良好的,也必须解散奴仆,田产只允许保留每口人5亩地,多余的一律没收。农民自然是依靠的对象,自耕农和上中农保持原样,鼓励和扶持耕作。对于贫农,李思华会有一整套的策略在其后推出,要通过农场和合作社等模式,来实现集体化和基层组织化。

三、对于“商”,这是李思华目前只能缓手的部分。海南只是个海岛,商人的物资流通,对于根据地非常重要,现在只能是既控制又发展。除了限制商业的种类、税收外,李思华还考虑用一些激励措施,来推动某些贸易的发展。

四、对于“工”,目前其实只有一些手工业,文昌这里只有非常初级的“资产阶级”,多数不过是手工业的工坊主,工人也是手工业者。所以主要就是“立规矩”,例如最低工资、工作时间限制等方面。

根据每天不断的统计和调研汇总,很快冯百驹他们就根据这一套思路,在文昌不断出台相关的政策,并以武力保证实施。雷厉风行的行动力,其实也激励了一批有着社会改良理想的当地青年。这样的一天天里,政府组织每一天都在完善,而文昌城也每一天都在改变。

主力部队的进展非常快,12日下定安,13日下琼海和屯昌,14日下万宁,15日攻克陵水,而16日则入山攻克琼中。几乎是一日一城,毕竟这些地方的反动势力,几乎都是少量的保安团,所谓海南国民党的正规军,只有三十三团和二十二团,其实也不满编,装备也很差。所以这些县城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