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第46章 人才计划和风暴前夕 (第1/3页)

司徒美堂非常激动,老爷子一下子站起来,在大厅内走了几步,平静自己的心情。他转头对李思华说:“我这个老头子一定全力支持!这是对国家民族,也是对美洲华侨的大好事!”

李思华笑了笑,让老爷子坐下来,不要太激动。她继续解释整个计划。

她会先在德州开办4所工业技术学校,以5千华侨子弟和5千大陆招聘的子弟混合,合计1万人分配到这4所学校学习。

学习的门类会覆盖她计划的**类。她现在根本不担心教师来源。等到危机爆发后,没有可能招不到那些,能够进行各类专业技术教育的足够**。重点教育的工业门类是:采矿、钢铁、机械、化工、能源、电力、铁路。

拜访结束,司徒美堂一口答应完全配合她的招生计划,他会立即动员致公堂和安良堂,将招生信息传遍全美华人圈,并鼓励华人青年踊跃报名。

她没有告诉司徒的是,她计划中的根本,是先打造五大工业基础体系:军工制造体系(陆军为主的武器弹药)、非电能源生产体系(汽油、柴油、煤油、煤炭)、铁路轨道和公路交通体系、电力生产和电力网传输体系、以及民用工业加工体系(民用机械制造)。

在五大工业基础体系之外,她还希望,能够在无线电和通讯、材料科技、仪器仪表、化肥工业、建材工业、冶金和轮胎制造这些领域,能够建立起工业基础来。至于航空、造船,现在只能是非常初级的教育,只能放到后期,当下没办法很快实现产业开发。

当然,以上的万人计划,属于李思华构思中的中层计划,是培养工程师和高级技工的一个计划。

至于高端人才的培养,她已经让海南的同志,设法在全国招聘学生,委托国内的大学考试筛选,送到美国留学,现在不能太惊动美国当局,所以首批学生计划是1000人,学费全部由安华奖学金支付,在国内的宣传,就是有华人富豪教育报国。当然,这个数字,已经远远超过了国民党政府的官方留学培养。

整个的教育计划,她有一个“十百千”的狂妄设想。那就是用10年时间,利用欧美的教育资源,培养10万高端人才,100万中层人才,在大陆扩散培养1000万产业熟练工人。若能完成,就能奠定全国解放后的大工业基础。

历史上解放初期,全国只有187个科研机构,而称得上自然科学家的,大约只有600多人。有科技背景的人员,全国不超过5万人,而技术专家以及工程师,则只有2万多人。这样的孱弱人才基础,发展大工业的难度,可想而知。

李思华的梦想,当然是在建国前,就能解决这个基础难题,在各个根据地,先将工业基础建设起来,先将人才培养形成规模。不过,这个人才计划的难度,按照李思华自己的评估,也远远超过了她正在进行中的美国计划,所以她现在只能自嘲为“狂想”。不管怎样,一步步地去踏踏实实地做吧,做一点总归会好一点。

司徒美堂的影响力果然巨大。他将信息通过安良堂,传到美国华人所在的各个城市后,在华人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太多的年轻人想报名了。不去管家国大义,就是单看个人前途,从底层打杂的,得到了成为技术专业人员的机会,怎么会不动心呢?何况,安华还答应补贴学费和生活费,这等于安华要至少养他们三年(目前最短学制是3年),对很多人,这甚至是解决了生存问题。

安利办事处所在的几十个城市,都设置了报名点,一个月以后开始报名。报名开始,各地人流就络绎不绝。在排华法案还存在的美国,这样的机会几乎是绝版。如果不是全美的华人,本来就没有多少,否则造成万人空巷,都是可能的。有的地方甚至引起了当地警察的关注,得到安利的回答是,集团要把他们培训一下,都招聘送回东方,这对你们的排华法案不是好事吗?安利的势力很大,警察们也只有哭笑不得地罢手,毕竟听说不过是学校报名。

在德州的4所学校,在李思华拜访司徒之前,就已经开始低调筹建,分布在德州4个城市的郊区。毕竟每一所,不过是容纳几千人的,以厂房、教室和宿舍为主的场所,不能用后世的大学来比较。德州有的是地方,所以进展很快,也对当地影响甚微。对于德州上层来说,这就是安华集团,用来培养其未来东方与西方贸易业务的员工教育基地。

学校并没有马上配置工业设备和生产线的教学基地,而是计划首先进行半年的英语口语、书面语和工业名词概念的强化训练,特别是从国内来的那5千人,如果英语都没学会的话,如何在美国这里接受教育培训呢?

从5月开始,从全美各地来的华人青年学员们,就开始逐渐报到了。而在5月内,国内来的5千青年也已经分批抵达。6月初,4所学校就开学了,上万中华青年,在德州低调地开始学英语。每所学校,都配置了一些拉丁人,作为与当地社会打交道的主力,华人面孔出现太多,对于这种原生种族歧视的地方,容易引起是非。

6月开始,李思华和负责财务管理的同志们开始高度紧张。一系列的前置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