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第19章 海轮南下和返程 (第1/3页)

到6月15日,所有招募的人员都已到齐,外派的三个工作组已经返回,都聚集到了“流民大营”,李思华和同志们统计了所有人员,不由感到头疼,除了大约3700的募兵和1600多个孩子外,其它家属也有3000多人,全部就接近了九千人。她原来以为能控制在六千人左右的。

没有办法,同志们都扛不住那些悲惨的场面。比如招了一个青壮,可是他有一个小妹妹或者小弟弟,或者还有老娘,两三个人跪在地上悲泣哀求,口口声声说着,只要给一口吃的,让干啥都行。你能怎么办?现在的结果,已经是同志们不断硬着心肠坚持下来的了,否则随便会来个几万人都说不定。多数情况下,他们也只能给点吃的,硬着心肠打发走。

谈到这些,同志们都很沉痛,多灾多难的祖国,我们的母亲,什么时候才能让这样的悲惨,不再发生啊。

收拾好心情,李思华宣布了在山东最后的工作。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以最快的速度,调养这些人的体能和健康。好在现在组织有钱,又靠着青岛港,粮食、肉食、鱼虾、蔬菜等,都能用钱买够。

李思华要求同志们,按照科学的规律,提供足量营养的餐食,按照“少食多餐”的原则,每天向这些人提供充足营养的食物。这里的“少食”当然不是后世的那种减肥故意挨饿,而是说每餐只能吃七分饱。“多餐”则是一天至少吃四餐。

所有人员,不能吃了就不动。而是全员运动起来,必须尽快让后来的人群,学会按照已经成型的基础锻炼计划,每天运动,让他们吃了以后运动,运动消化了以后再吃,刺激身体加快吸收,尽快提升体质。

而已经恢复了基础体质的那些先到的难民,训练量要逐渐提升。整个大营,每形成了每天体育大锻炼的氛围,不止是青壮,除了病人以外,其它人包括孩子,也被要求进行运动,只不过运动量相应减少而已。

对于这些难民,相对于前些天颠沛流离、行尸走肉的悲惨过程,现在无疑是到了天堂,他们都非常珍惜眼下的幸福,生怕自己不懂规矩,如果被赶出去,那不就是要回到过去的悲惨?所以都非常听话,努力按照“管事们”的要求老老实实做到,虽然他们对“体育锻炼”觉得很奇怪,没事瞎蹦跶干吗?但是主家要求,自己就老老实实地做。

李思华同时带领同志们开始了初步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前期她已经逐步培训了这些同志们,让他们学会她的基本方法,即“诉苦-解析-寻因-共情-凝聚”的五步法。

分组闲谈,先询问难民,在他们的诉苦中寻找典型案例,对案例从理论和社会现实,进行阶级分析,让他们知道造成这一切苦难的,并不是天灾,而是人祸,那些剥削阶级造成的人祸。难民们很多都有类似的经历,以此激发他们对剥削阶级的仇恨,对改变自身命运的期盼,最后达成初步凝聚共识,形成无产阶级思考逻辑的初步目标。整个过程不能一次到位,而是应该循序渐进,逐步改造他们的思想。

她让多数同志,都参与到教育中来,运用她的方法,分成若干组,不断寻找一些青壮为主组合群体,进行这样的教育性“闲谈”。运动和教育,成为了这些天内,大营的日常。

6月19日,上海拍来电报,曹子卿、李朴和武器小组已经于昨日,接收了那个美国军火商罗伯特.麦肯恩送到的武器弹药和其它装备,全部都已入仓,武器小组自己进行了检验,质量和数量都是合格的。85%的武器款项已经支付,罗伯特满意而归。

武器小组今天开始,将所有武器装备装船,海轮航运的准备已经全部结束,海员全部到位,并已基本熟悉了自己在船上的岗位,船舶上的管理体系已经正常运转,燃油、食水等已经完成补给,海轮已处于随时可以起航的状态。因此,上海的工作,已经基本全部完成。

根据上述情况,李思华起名的“华海”和“华洋”两艘海轮,将于明天即6月20日从上海出发,驶往山东青岛港,与李思华部汇合,预计将在6月22日抵达青岛。

李思华思考,根据前几天淇澳岛拍来的电报,由于人手有限,主要劳力还是用在扩建港口,以具备2500吨海轮停靠能力上面。所以基建组采用了如下的策略,从中山区域,以华海公司修建港口的名义,临时雇佣了五六百人,他们主要是以修筑港口和新渔村屋舍为主,而需要保密的山中基地和其它建筑,则是由战士们和比较可靠的渔民差不多四百人负责修建,两边分工。

目前淇澳岛的进度还不错,经过快一个月的赶工,港口方面,目前已经修筑好了一道深入海水长度180米的堤坝,以及一些附属建筑,购买的装卸设备,例如现代看上去很落伍,但当时很先进的机械龙门吊等已经安置到位,整体已经具备2500吨级航轮的停泊装卸能力。实际上,最大程度可以接受4000吨级别的船舶停泊。

新渔村和仓库全部修筑平房排屋,只不过工程量比较大,计划修筑20万平米,而且是“永久性”的,自然是个大工程,虽然屋舍以现代的眼光看,很简陋,但速度也快不起来。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