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第11章 伦敦与新界 (第1/4页)

1927年4月16日下午,大英帝国的首相拉姆齐.麦克唐纳正在唐宁街10号的首相办公室,阴霾的天气和小雨让他感觉有点不快。

麦克唐纳是英国历史上首任工党出身的首相,以前的几任首相要么是保守党,要么是自由党。他所在的工党在保守派尤其是贵族们看来,未免有点“社会主义色彩”,所以他自1924年上任以来,对施政其实比较保守,很多时候比帝国主义还帝国主义,以免保守派们将他当成社会主义者。西方政客嘛,都是这样,不在台上的时候,其政治主张只是攀爬用的阶梯;至于上台后的政策,还是要看怎样能保住自身和关联人等的权势和利益。

秘书敲门后进来,告诉他外交部长奥斯汀.张伯伦和总参谋长米尔恩上将要求见他,他敏感地觉得应该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们进来吧。”他说道。

两人走进了首相办公室,张伯伦说:“首相先生,在中国广州,我们的军队和汇丰、渣打银行遭到了袭击。”接着他叙述了广州领事发来的消息。米尔恩上将涨红了脸,大声说:“我们要给中国人一个教训。”

麦克唐纳冷淡地瞥了米尔恩一眼,他不喜欢这个老家伙。在他眼里,这个米尔恩就是个典型的守旧贵族,顽固地坚持着已经不合时宜的英国古典规矩。一战的时候就是这些家伙,坚持只有贵族出身才能当军官的“古典”传统,结果一代贵族子弟,尤其是继承人,几乎有45%都丧生在一战中。现在哪还有多少贵族子弟敢于参军呢?当然需要提拔平民,可这个老家伙就是反对改变这种已经根本不可能维持的传统。

他看了看张伯伦递给他的简报,询问说:“能确认国民政府,就是那个…蒋介石政府,与这次袭击有关吗?你的判断是什么?”

张伯伦回答说:“目前信息还有限,香港总督史塔士爵士,正组织对此次事件的调查。如果说我个人的意见,我觉得国民政府卷入的可能性很低,他们需要我们的支持。”

张伯伦接着说:“中国正处于动荡之中,所谓大革命,导致南方北方都有很多野心家,也许是某个野心家或者军阀,组织了这一次行动。”

麦克唐纳点点头,他赞同张伯伦的判断。他一点都不想打仗,他知道边上的那个老家伙,也只是嘴上嚷嚷。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还不到十年,英国的元气远未恢复,在一战中4500万人口的英国,光是本土就牺牲了超过100万青年,另外还有400万伤残,整体死伤超过了人口的10%,而且几乎全部是年轻人,整个英国的年轻精英,丧失大半。

中国毕竟也内战了几十年,可不是鸦片战争那个时代了,现在就那么好对付?那就是个泥潭,发动战争的话,又要牺牲多少英国人?想起当年的索姆河战役,他的心还隐隐发痛,60多万英国青年的生命,就消逝在德国人马克沁重型机枪的弹雨中。

他又问米尔恩:“你的意见是什么?”米尔恩冷静下来,他知道首相看穿了他的表演:“那先等待史塔士爵士的报告吧,不过帝国的尊严需要维护。”

麦克唐纳又点点头,说道:“嗯,外交部可以先对中国外交施压,远东舰队也可以动一动,以威慑展现帝国的尊严,但是先生们——记住一个原则,不要战争。”

张伯伦和米尔恩从办公室离开,麦克唐纳摇了摇头,这只是一个小麻烦,他现在真正头疼的,是经济和德国问题。

伦敦上位者们不以为然的小麻烦,对于东方担心着因为“友邦惊诧”,而会遭到惩罚的民国上位者们来说,已经跪久了的他们,却把这一事件当成了天大的危机,恨不能跪舔来解决。赶紧追查“凶手”给英国人一个交待,是上位者们最关心的事情。

各种命令通知到了广东的各路军队,但在这个时代军队中普遍的军阀化和私人化的背景下,有多少军队愿意出力呢?

尤其对于那些地方本土的驻军来说,想一想能干出这等大事的组织,明显是硬得不能再硬的骨头,自己去咬石头磕牙吗?唯一比较认真的,还是李济深的四军,其实也只是他能控制的部分军队,四军内部也复杂着呢。

同样这一天的下午,李思华从深沉的睡眠中醒来,相比这些天,在船上反而大概是她睡得最好的一觉,大事初定,心情暂时放松了下来。她走出舱门,吴盛向她报告:“估计再有1个时辰,就能到新界基地了。”她点点头,又走到船边问二排的排长王纪:“路上有什么情况吗?”

王纪是个非常机灵的小伙子,因此常常被临时任命为侦查小组的组长。他回答说:“发现英军炮艇向广州方向驶去,不过一路民船都很多,他们没有注意到我们。”

李思华点点头,这应该是英军的先头部队,先去英租界镇场子的。

她回到船舱,整理着自己的思路,到了新界,她还有一场硬仗要打,只不过这场仗,是“嘴仗”。

大约一个时辰后,汽轮已经接近小鱼港,看得到渔村了,基地上的人明显也发现了汽轮,开始有人在码头上等待。按照她的安排,所有人在基地都必须穿民服,所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