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第21章 风雨如晦与岛上工作 (第1/3页)

7月初的一天下午,武汉的一处小院内。天气已经非常炎热,门外树上的蝉鸣声响成一片,几无停歇。

一个只穿着汗褂短裤的青年男子,坐在树下一个石桌边的避阳处,聚精会神地读着一本小册子,他身材高大魁梧,面貌却清秀儒雅。额头上冒着汗珠,他却没有注意。

好半响,他才放下小册子。举起茶杯喝了一大口,无意识地用手指在石桌上,轻轻敲击,陷入了沉思。

他就是**。

**当时虽然在武汉,但不算是党中央的核心成员,他主要负责湖南的相关工作,所以并没有参加上次阮啸仙他们向党中央的专题汇报会议。当时这个会议也没有引起他的太多注意。

直到后来,李思华的一些观点从参会的同志中流出,才引起了他的关注。最近,他终于拿到了这一次广东同志递交的材料,而仔细阅读后,无疑引起了他的极大重视和共鸣,所以他才反复阅读思考。

于他而言,最强的共鸣自然来自于,李思华对于工农联盟而非仅仅工人阶级才是我党根基的思想,而在此理论基础上推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等一套革命的策略理论,也因此引起了他的极大重视。

他在三月刚刚发表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考察报告》,经过对农村实地的现实考察,他本身的农村革命的思维,正是在这个阶段基本成型的。现在读到了李思华的类似但更严密的农村革命理论,知己之感,使得**对于农村革命才是正确途径的思想,变得更加坚定。

**心中暗暗下了决定,一定要尽快在党内推动以农民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方向的革命策略。

对于李思华预判汪精卫政府必然背叛革命,他也强烈地认同,他本身就擅长阶级分析。而且不仅是从严密的理论推导,现实中他观察武汉国共合作的现状,也对发展趋势毫不乐观。

想到李思华预测的3个月内汪精卫就会背叛,时间已经很近,他的心思不由有些焦灼,真的会如她预判那样地发生吗?我党无疑正处于高度的危险之中。

这两个多月来,受到李思华预测的刺激,对于国共合作悲观的一些同志,多次要求党中央要对可能的汪精卫背叛革命做出预防。但在陈独秀、张国焘等人的坚决反对下,没有能够形成一致的意见。

有警惕的一些同志例如**,也只能安排相信自己的一些同志,先做些预警和躲藏的准备,但对于大局,并没有能丝毫挽回。

6月的时候他曾经召集“马日事变”中从湖南出来的同志开会,号召大家“在山的上山,靠湖的下湖,拿起枪杆子保卫革命。”但这都是局部性的。

7月4日的时候,中央政治局常委举行扩大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上山”思想,认为“上山可造成军事实力的基础”。但是并没有获得党中央多数同志的回应。

**按下心中的焦灼,转移开来自己的思考。他看着小册子封面的作者位置,写的“李力胜”,心里想着,有点古怪的名字,听说还是位女同志,真是厉害啊,她的理论水平,无疑是党内目前所有他知道的人中,都比不上的。而且不爱红妆爱武装,投身革命、亲自建军并能有所成就,实在是位巾帼英豪。

天色渐渐变得昏暗,乌云在天空开始聚集,地面也已经起风,没有那么炎热了,看起来可能要下雨。**站起身来,感叹了一声:“风雨如晦啊。”

然而原来的历史轨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还是逐渐逼近了那个变盘点。

汪精卫对于我党在武汉的活动已经感到越来越恐惧,他觉得这个城市似乎已经不是国民党的了,而是我党的。我党的那些主张、政治活动,他听在耳里,看在眼里,心里的焦灼与日俱增,反感逐渐向着仇视转变。他并不是一个人,武汉大批的“国民党左派”,正在经历着和他一样的心路历程。两党的分歧开始越演越烈,形势无可转变地恶化下去。

6月,共产国际的一个愚蠢政策,终于成为了武汉国民党已经跃跃欲试“清党”发生的导火索。6月1日,鲍罗廷、罗易将共产国际所谓5月的“紧急指示”,传到了党中央,要求实行土地革命,吸收工农领袖,以充实中国国民党中央,动员2万名左右**员,加上5万名工农革命军,组成一支可靠军队,组织革命法庭,惩办反动军官等。

就这样一个按照当时的实际情况,可以说是痴人说梦的荒唐指示,居然被党中央接受了。而且在6月5日,这个指示被罗易泄露给了汪精卫,要他接受共产国际的命令。汪精卫怎么可能接受?当即严词决绝。

这个导火索引燃了武汉国民党“清共”的准备,汪精卫和武汉国民党的高层下了决心,开始磨刀霍霍。他们代表着资本和士绅的利益,怎么可能让一帮泥腿子替代了他们的地位?

而已经有一些党员,开始高度警觉反革命事变的可能性。例如就在6月底,担任汪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任的邓演发,离职去苏联。**也在七月初离开武汉,他将去湖南,实践他“上山闹革命”的新革命策略。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