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第六十章 团练使 (第1/2页)

七月初一日,留城县县衙。

“哈哈,恭喜恭喜,从今以后,可要称呼刘寨主为左卫团练使了!”

在县衙正堂内,刘炀从典史郑艺的手中接过一份委任状,上面还盖着南京兵部的鲜红大印,而内容写着:“大明徐州左卫团练使”的字样。

郑艺又将一块硬木制成的腰牌递给刘炀,说道:“这团练使虽然不是官,但刘寨主从今以后也算是朝廷的人了,行事也方便了许多。”

刘炀心中也很高兴,更多的还是新奇。

团练使这个名头在清末的时候遍地都是,有满清封的,也有百姓报团取暖自封的。可是溯源的话,其实在宋代就已经有团练使的名号了,明末的时候大明朝廷也在各地任命了不少,多是隶属于各地的卫所官军,在战时帮着官军运输粮食,或是干些粗重的后勤事务,在平时则负责维持地方上的秩序,与乡勇的作用类似。

“四衙说的是,从今天开始,我戚山寨的旗号就要换成徐州左卫团练使了。”

“刘团练有所不知,此番任命之所以这么快就下来,知县大人可是出了大力的。”

刘炀心中好笑,这个郑艺这么快就改口了,还说什么李京奎出了大力,那是银子的功劳好吗!

根据镇抚房情报司提供的消息,刘炀已经知道现在的情况,南京朝廷为了尽快肃清南直隶的各种人马,诏安那些零散的贼寇、土匪、豪强等,给各府发下了不少空白的委任状。

就拿徐州府来说,据说徐州参将的手上就有好几份,这次就任命了好几个团练使,基本上都是送钱最多的几个,就包括刘炀。

“那是,知县大人的好处,我是不会忘的。”

刘炀嘴上恭维着,心中却在想着李京奎答应调拨给自己的匠户,正要开口询问,就听郑艺继续说道:“刘团练与他人不同,别人基本上都是一县的团练使,可是刘团练却是负责沛县、丰县、留城三县,基本上徐州左卫的团练事务都交给刘团练了,这是多大的荣耀,”

郑艺随即压低了声音说道:“又是多大的权柄啊,这可比封个寻常小官强多了!”

刘炀表示严重赞同,此时已经打好了算盘,待到崔村的兵工厂办成,各部改编、扩编的同时,各总、各哨人马也要正式进驻沛县和丰县两地,这种能够光明正大扩张地盘的好机会,可是不多见。

于是刘炀与郑艺寒暄了几句,便问道:“有件事情我还要问下,知县大人答应调拨给我的匠户,什么时候能动身前往戚山寨?”

郑艺说道:“此事知县大人已经叮嘱我了,人不是问题,匠户的户籍也都做好了手脚,刘团练有需要,随时可以去领人。”

“那就今日吧。”

“呵呵,好说,咱们这就去领人,请!”

片刻之后,刘炀跟着郑艺来到了留城县县衙外的铁冶所,一个上了年纪的大使对着郑艺点头哈腰,随即领着二人进去,不一会儿,十几个衣着破破烂烂的匠户就被招呼了出来。

刘炀见状微微皱眉,这些人年纪大多在三、四十多岁,看得出都是手艺人,众人的双手都是老茧,只是这些匠户普遍瘦弱,而且一个个双眼无神的,脑袋也大多耷拉着,再加上众人都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刘炀猛地一看就好像是明版的“行尸走肉”一般。

“呵呵,让两位大人见笑了,小的这里穷困潦倒,这些已经是仅剩的匠户了,其他有去处的,不是跑了,就是想办法调往别处了。”

郑艺不耐烦的挥了挥手,而刘炀则问道:“他们有家眷吗?”

“都有的,不过此时都不在铁冶所这里,都出去要饭了。”

刘炀顿时无语。

明末的匠户是一个很悲催的群体,在明代匠户的数量十分庞大,洪武二十六年,轮班匠达十二万九千余名,宣德时天下工匠"数倍祖宗之世"。嘉靖四十一年,须交纳班匠银的轮班匠达十四万二千余名。

但是到了如今,大明各地的匠户人数已经大大减少,剩下的也变成了被各级官员压榨的对象。

这些匠户生产各种器械都是无偿的,没有多劳多得一说。虽然官府会发给入局、院服役的工匠本人及其家口盐粮,工匠月支米三斗、盐半斤,家属十五岁以上的大口月支米二斗五升,小口支米一斗五升,但是如今这些米粮基本上都多年不发了,匠户们在每日劳作之余,还要另想办法糊口。

而留城县匠户的糊口之法,就是让家眷去要饭!

此时刘炀打量着众人,然后问道:“你们都是哪方面的匠户?”

十几个匠户怯生生的看着刘炀,不知道眼前穿着便服的大人是什么官职,都不敢随便说话,担心自己会被拉去干苦力。

铁冶所大使随即怒斥了几声,一众匠户才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说话。

这十几个匠户之中,有几个是铁匠,负责打造各种兵器,有几个匠户会打造铠甲,剩下的都是负责打杂的。

刘炀微微皱眉,问道:“谁会打造火铳?最好是鸟铳。”

十几

最近更新小说